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103.07.25】一場「法式」批判之旅

【學術演講】

講 題:批判社會學與批判的社會學:一場「法式」批判之旅

主講人:Luc Boltanski教授 (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EHESS)

時 間:103年07月25日(星期五)下午2時30 分 - 下午4時30分

地 點:中研院人文館南棟8樓 社會所8樓802會議室



演講摘要:


          這場演講中我將討論幾個自社會學這個行業肇始以來仍未塵埃落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來自這個學科內兩股力量之間的張力關係:一方是對於社會世界生產出科學(即客觀或中立)描述的努力;另一方,是針對所描述的事件狀態提出批判,以嘗試改造社會。為了深入討論這個張力關係,我將比較過去四十年來法國社會學內出現的兩種理論取向,此二取向恰好提出兩種不同的路徑,以處理如何在科學嚴謹度的要求和批判立場之間做連結的問題。 第一個取向被稱為「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 主要以皮耶˙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為代表,設立於一九六、七零年代;另一個取向較晚近才出現,傾向分析日常生活中一般人的批判操作,經常被稱作「批判的實踐社會學」(Pragmatic sociology of critique)。批判社會學把重點放在權力關係的描述上,強調壓迫機制的威力,以及受壓迫者如何被動地承受。對照於此,實踐社會學則描繪人們的反叛行動,觀看那些被賦予能力去反抗宰制的人們,如何建構對於社會真實的嶄新詮釋,以作為批判活動的基礎。最後,我將試圖勾勒一個足以統整這兩個取向的架構。



講者簡介:


        呂克˙波彤斯基 Luc Boltanski )為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EHESS)教授。早年曾與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密切合作。一九八零年代,他和布迪厄在學術立場上分道揚鑣,而與羅宏˙帖弗諾(Laurent Thévenot)等人共同開創了極具獨創性的「政治與道德社會學研究群」(Groupe de Sociologie Politique et Morale /GSPM)。波彤斯基教授曾受邀在歐洲、北美、南美等地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曾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並多次於法蘭克福學院著名的阿多諾講座上演講。20147月,在國際社會學學會(ISA) 邀請之下,他將在橫濱舉行的世界社會學年會中擔任專題主講人。其重要代表作包括《群體的形成》(The Making of a Group, Cambridge UP 1987)、《受苦在遠方》(Distant Suffering, Cambridge UP 1999)、《論正當化》(On Justification, 共同作者:Laurent Thévenot, Princeton UP 2006,已有日文版)、《胎兒的境況》(The Fetal Condition, Polity 2006)、《資本主義的新精神》(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 共同作者:Eve Chiapello, Verso 2005, 已有日文版及簡體中文版)、《論批判:解放的社會學》(On Critique, A Sociology of Emancipation, Polity 2011)、《愛與正義作為能力》(Love and Justice as Competences, Polity 2012),及《謎團與陰謀》(Mysteries and Conspiracies, Polity 2014, 即將出版)等。




聯絡電話:(02) 2652-5078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