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傳播,讓跨科際溝通更有趣!跨科際教育與傳播研討會暨工作坊中興大學隆重登場

摘要:「跨科際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跨科際教育與傳播」於23日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行。上午場的重點為「跨科際教育研討會」,分別由林照真和蔡明燁進行專題演講。


「跨科際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跨科際教育與傳播」於23日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推動辦公室、中區推動中心主辦。上午場的重點為「跨科際教育研討會」,分別由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暨SHS傳播案計畫主持人林照真和英國裡茲大學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暨SHS專欄作家蔡明燁進行專題演講。

下午場則是聚焦在「跨科際教育與傳播工作坊」,由東海大學許書銘副教授分享跨科際教育實例及蔡明燁研究員進行跨科際教育與傳播實作的說明,並讓與會的來賓進行分組作業,在活動最後讓各組發表討論成果。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暨SHS計畫主持人陳竹亭教授表示:「SHS計畫在2013年的工作主軸之一將推動Communication in TDE。」計畫一開始主張從真實世界問題的切入以研究,並希望跨科際研究與教育兼顧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面對真實問題常需要統整多種專業知識以整合不同學科專家一同探究所面臨的課題,但是不同專業領域的相互溝通和專業術語成了合作的最大阻礙,

不同領域形塑的學科文化都可能需要轉譯(translation)或轉化(transfer),因此跨科際教育在今年將焦點鎖定於推動溝通和傳播。基於做中學的原則及2012年的經驗,計畫辦公室參考TEDxTalks的精神,預期於2013年積極推動短講,簡稱SHS Talks,報告者依需求必須在5至30分鐘內精簡報告內容,最重要的是多舉辦「短講工作坊」使參與計畫的督導、委員、師生、助教和助理都能熟悉操作。除了推動SHS Talks,在網路傳媒上建置TDE Profiles也是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標。


親愛的,傳播讓世界更有趣了!你有什麼故事?

林照真在「親愛的,傳播讓世界更有趣了」的專題演講中表示傳播的目的在於達到資訊傳遞、溝通情感、減少誤解。有效的傳播很重要,因此訊息必須以雙方共同的知識理解背景為基礎,且傳播的兩方需有一些重疊的經驗才能真的瞭解對方所說的內容。放在科學與人文兩個不同介面來說,雙方必須建立共同的語言、經驗,才能讓日後的溝通有效且更加深廣度。但在擁有共同經驗、共通語言之前,雙方也得建立良好關係。另外,林照真在演講中強調利用各種傳播科技,如:文字、照片、影片讓傳播達到最好的效果,她表示寫作文字一定要好,第二照片要拍得清晰,最後影片要剪接得合乎邏輯,以更細膩的圖表表達訊息。最後,林照真更認為「人文與科技這兩個層面是隨時在接觸、結合」,因此如何將故事說得更動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有什麼故事?為什麼要對外說故事?─跨科際教育/傳播的整合與實踐」是第二場專題演講,蔡明燁由古希臘人的mythos(譯詞為「神話」)和logos(理性)切入,「理性」是人類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現代教育的設計主要是架構在理性學習的基礎之上,「神話」則是人類最原始的心理狀態,利用對外傳述、表達以在超越理性範疇之外的心智領域思考、學習並累積智慧,此動作即是演講標題的「說故事」,而「對外說故事」轉換為現代術語便是種「傳播」的行為。因此蔡明燁認為「我們有必要將『傳播』的藝術融入科學發展與跨科際教育的實踐之中,而學習『對外說故事』,則是幫助我們挖掘各種智慧寶藏的祕訣之一。」她更以BBC與OU的合作為例,認為國內在推動跨科際教育的努力時可以以此經驗為借鏡。

許書銘老師在臺上分享東海大學的課程成功模式。(圖片拍攝:張家豪)

許書銘分享「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課程群組推動計畫」的過程與遭遇的瓶頸。在計畫推動前先培養學生所需要的四種技能─知識、技能、態度、應用,並從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產業和科技與生活應用等三面向進行整體課程規劃,以這三大領域為核心進而設計基礎、進階的課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修課,以達深度學習。在計畫正式推動後也遭遇了一些問題和挑戰,如:授課老師要如何分工協調?會有學生來修嗎?不曾跨領域的老師,如何才能跨領域合作,共同進行教學?學生如何跨出自己的系所之外,吸收、理解並有所收穫?對於這些問題許書銘表示,有些解決方案與配套策略,如:教師社群經營、共時上課規劃、開授TA研習課程、行政支援機制,並在期末舉辦成果發表以誘發學生興趣。除此之外也特別注意到老師、學生、TA、行政人員之間相互合作、溝通的關係。

在進行分組作業前,蔡明燁以「我有什麼故事?怎麼對外說這個故事?─跨科際教育/傳播的整合與實踐」進行實作說明,包括故事的發想,四個要點的計畫大綱及可用的資源等面向切入解說,並以旅英台灣留學生組成的UK forTaiwan Media Freedom的組織為例說明其如何發想並實際行動,而後又造成何種功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分組討論,在活動最後每一組上台進行15分鐘的短講,包括達人學苑的未來、醫學與藝術共學、如何解決老人對3C產品的恐懼、核災及討論、反省科學本質等內容,並由陳竹亭、林照真和蔡明燁等三位老師給予建議,利用這樣的實作方式讓一日工作坊達到效果,同時也開啟並嘗試陳竹亭教授在會議一開始所提及的SHS Talks構想,讓活動圓滿落幕。
記者|沈夙崢(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