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 串連、激盪全臺跨科際區域能量

摘要:著力對話與溝通能力的實踐,培養專業公民。在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下,我們的理想是培養對社會現實問題有深度關懷,能反思及跨越自身社會認同與專業知識,並能以行動來解決問題的知識公民。

文│杜亞潔(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助理)

SHS計畫除了目前三大平臺包括課程平臺、達人學苑、數位平臺,本年度也加入區域推動中心及跨科際師培計畫。區域推動中心的具體施行策略之一是在臺灣的設立區域型的推動辦公室。目前中、南區各有一個辦公室;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由國立中興大學執行,主持人為人社中心王明珂主任;南區推動中心由國立成功大學執行,林大惠副教務長擔任主持人。

區域推動中心任務在於推動區域內參與本計畫之各校師生就跨科際教育之課程或活動,進行校際間的學習交流及資源分享,如籌辦跨科際教育成果發表、研習營、工作坊或競賽等活動,來推廣跨科際教學活動的觀摹交流,提升這些精彩課程以及教學活動的能見度。

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著力對話與溝通能力的實踐 培養專業公民

在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下,我們的理想是培養對社會現實問題有深度關懷,能反思及跨越自身社會認同與專業知識,並能以行動來解決問題的知識公民。

因此跨科際課程,不僅對學生來說是個新的學習模式,對於嫻習特定專業領域的教師而言,此也是新的教學與研究反思經驗─從自身的學科領域出發,以具體社會問題作為學術思考基礎,聆聽並試著理解其他領域學者的專業觀點與關懷,反思本學科中一向被視為金科玉律的一些法則與理論,最後以社會實踐作為研究、教學與師生之社會參與的橋樑。

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王明珂主持人表示,跨學科、跨界的多元知識與觀念體驗,有助於在本學科知識上的重要突破,以及務實地解決問題。以目前的跨科際課程教育來說,對於特定議題與社會問題,各專業學科教師們不一定能提出恰當的解決方案,但所有在課堂上的爭議與矛盾都可能在未來學生們的學術與事業發展歷程中發酵。因此,這是養成「未來」跨科際人才的重要土壤。而SHS計畫所養育的豐富土壤之中,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不僅是各個平臺計畫的區域夥伴,支援有效的人力、場地與智庫資源,同時也推動區域內的重大議題發聲,促成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中重要的「對話」與「溝通」環節。

本年度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以議題為導引,期盼實踐學生與社會議題創造對話的場域,重視反思、關注批評與評論、瞭解社會重要問題的矛盾性與多元性。在議題間真實建立問題意識,引導中臺灣在地科學人文資源培育,建立關懷現實問題的人文精神。以今年所舉辦的「2030環境大浩劫:水資源爭奪」工作坊為例,透過探討近期的雲林、中科的農業、工業及民生用水爭議,廬山、谷關溫泉區的開發與環保角力,將中部地區於水資源上的爭奪與分配,以多重的面貌浮現且聚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此議題性的主題探討,將有效地整合各領域所關懷的主題,也促成區域內的學子認識、理解並參與環繞於周身的生命與社會重要現實問題。

未來,中臺灣區域推動中心將著力於「對話」與「溝通」能力的實踐,透過產學合作的審計新村基地,發展公民對話空間,進一步促成大專院校學子與公民的連結,同時透過專家智庫的開展,將社會上亟需關注的議題導入計畫推廣之中,我們廣邀關注「健保、年金改革」、「核能與再生能源政策」及「臺灣永續農業議題─小農、組織與農業企業化」等多角性議題的朋友,一同在中臺灣參與討論及實踐。

0 意見:

張貼留言